close




黑面琵鷺/小拉拉


黑琵遷徙八千里 全紀錄 公視今首播(轉貼新聞)

6月11日晚間10時/公共電視台

要記得收看喔~

·          2009-06-11

·          中國時報

·          唐鎮宇/台北報導

黑面琵鷺長達八千公里的遷徙蹤跡,台灣完成全球首次完整清晰的影像紀錄!公視橫跨五國、耗資五百萬、長達一年拍攝的HD紀錄片「返家八千里黑面琵鷺」今晚十時在公視首播,不但是全球保育史上首次完整紀錄,人工孵育黑面琵鷺的過程也同時呈現在世人面前。

     黑面琵鷺是全球六種琵鷺中,唯一瀕危、也是少數完全依賴東北亞棲地生存的鳥種。每年秋冬時節,黑琵由中國東北、南北韓一帶飛到台灣過冬。由於黑琵遷徙路線恰好是東亞政治情勢最緊繃區域,公視組成的跨國團隊能透過鏡頭,完成全球保育史上第一次完整紀錄,更顯難得。

     世界第一次 公視跨五國完成

     世界首位進行黑琵人工復育計畫的北韓籍教授鄭鐘烈說,南韓黑琵研究者李起變經過五年觀察,發現黑琵的嘴紋就像人的指紋,每隻都不同,此發現對黑琵的追蹤、辨識貢獻極大。他們希望透過紀錄片能喚起更多人關注,讓黑琵保育工作做得更好。

     「當台灣在國際上被孤立,只有黑琵每年十月國慶成群來訪。」受邀擔任紀錄片旁白的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笑說,「政府不需給錢,黑面琵鷺就來了!」他認為,攝影師能透過影片把黑琵的故事說給全世界聽,讓台灣被國際看到,是相當令人感動的事。

     林懷民旁白 說故事給全球聽

     長期投身黑琵復育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小如表示,黑琵原生於中國東北與南北韓交界處,一九八七年調查時,全球僅二八八隻,經過多年復育,已回升到二千隻左右,台灣每年就有一千多隻過境。

     目前全台僅有台南七股濕地有三百公頃的「黑面琵鷺保護區」,劉小如認為,黑琵保育最重要課題是必須開拓更多適合黑琵棲息的濕地。三年台灣爆發黑琵肉毒桿菌集體中毒案,造成七十三隻死亡的慘劇,就是因為台灣棲地太少,「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風險太大。

     劉小如認為,現在台灣各地開發案太多,濕地被切得零散,政府應在國土規劃上整合各地濕地,黑琵才會有更多棲息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妃娟 的頭像
    妃娟

    妃娟與大、小拉拉的網路日誌

    妃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